China today—Foreigners Exchanges

今年9月,世人瞩目的第六界世界华商大会在中国南京召开,3000多名海外游子聚首母亲国,国人不禁会问“你们在异国还好吗?”

经过近一百多年来两次移民大潮的冲击和磨合,海外华人的群体演变形成了今天在世界各地全面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第一次大移民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移人口主要是劳工,他们多数是来自中国闽粤一带的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目不识丁;而第二次规模相对较小的华人移民潮发生在最近30年内,由当代的中国海外新移民或海外移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组成,他们一般拥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和现代科学知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二次移民潮导致人才流向发达国家。

海外华人究竟有多少?根据海外学者统计,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在内,全球海外华裔人口已达3845.8万,其中2787万人在东南亚10个国家,540万在美洲,另186万人则居住在欧洲,澳洲也有大约50万华人。

东南亚十国是华人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其中马来西亚是世界华人人口比例相当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华裔人口曾经一度高达40%以上。马来西亚独立后,由于华人新移民的流入受到限制,加上本身生育率下降,华裔人口比例逐渐降低,目前华人人口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5%左右。

据史书记载,华人较大规模地移民到马来西亚是从19世纪开始的。当时英国人在马来半岛开采锡矿和开发种植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故而从印度和中国引进劳工。那个年代,中华大地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于是大批华人纷纷远赴南洋谋生。

当时的马来西亚,大片土地还是莽莽丛林和人烟罕见的处女地。华人先辈到来之后,不畏艰难,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地参与当地的开发与建设,推动了马来西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从19世纪初到现在的200年漫漫岁月中,华人为马来西亚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马来西亚的许多城镇,就是由华人建造和开发起来的。

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会长丹斯里颜清文解释说:“海外还有一个现象: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对华人社会各种各样形式的组织,只要不搞黑社会、贩毒、聚赌,一般不干涉。但重要的是,在参与世界性组织的活动时,我们海外华人必须考虑和认真看待自己住在国的国情,要明确作为一国公民的效忠对象,避免团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虽然东南亚地区聚居的华人实际上只占当地5.1亿总人口的6%,他们所展现的经济活力却是显著的。美国未来学学者约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曾说,印尼华人人口比率不及10%,经济占有率却高达60%至70%。奈斯比还指出,亚洲国家10个主要股市的市场资金和资产大部分皆由华裔拥有,在东南亚国家协会的五个国家中,华资也控制着近半数的挂牌公司。

不仅在东南亚,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都是在踏上住在国领土的第一天,就投身于当地的经济生活,为当地社会的发展贡献着绵薄之力。加拿大全加华人联会主席章国华介绍说:“在加拿大的100多万华人是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多数定居在几个大城市,如温哥华、卡尔加里、多伦多、蒙特利尔等。他们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对当地的经济信息、商业机会以及政治内幕十分了解,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被当地社会所接纳。”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能够进入国际高科技领域的华人屈指可数。世界各国的华人主要以小规模的商贩活动为生。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留学人员奔赴海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从而使海外华人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知识型海外华人的比例迅速攀升。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所估计,目前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才超过了30万人。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品质修养都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早期到国外的海外华人,其后代也已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正在偏离父辈从事的传统服务性行业,与新移民一起开始逐步进入住在国的白领阶层和主流社会。

虽然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在今天仍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华人涉足与高科技接轨的行业却犹如一枝枝出墙的红杏,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协会副理事长范波涛先生这样介绍自己在法国曾经有过的经历:十年前,当我遇到初次相识的法国朋友,他们往往先入为主地以为我在法国从事与中国商品有关的职业。当听说我在大学教书,则马上问是不是教中文。后来得知我是教计算机科学的,他们都瞪大眼睛显出不可思议的样子。两个月前在北京,范先生终于自豪地说:“现在,法国人对中国学者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了。不仅在法国,如今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都已经大规模进入科教、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文化艺术等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

如今华裔在世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得到公认,他们在各个领域挑战科学的极限,显现出耀眼的光芒。 胡玲(Evelyn Hu)是加州大学圣巴巴那分校电子和电脑工程系华裔女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学生,可称得上是屈指可数的华裔女性科学家之一。她与该校的另外两个教授及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在研究与开发量子计算机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

胡玲的父母40年代中期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她本人出生于美国。她的父亲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她很早就开始对电子科技感兴趣。在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胡玲在贝尔实验室新泽西总部工作,1984年到加州大学圣巴巴那分校担任教授,参与量子计算机等最新电子科技研究,由于其聪明才智和不懈地努力,现已跻身于美国最杰出的电子科学家之一。

日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旅英中国著名学者高福博士等人在免疫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认为这一成果对人类战胜爱滋病、癌症和糖尿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福博士现年35岁,1991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在牛津大学分子免疫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今年7月4日(美国时间),全球瞩目的火星探测太空船“拓荒者”号登降成功,这项行动中有3项重要的控制系统是由华裔科学家负责的。 刘登凯在这项计划中的角色举足轻重。他负责“拓荒者”号的定位、转向、下降、通讯等自动控制系统。

从1970年就在美国太空船喷射推进实验室服务至今已近30年的吴贻廉博士,是美国研究负责火星太空实验最资深的科学家之一。他负责这艘太空船的温度控制系统。

在中国台湾林县出生的李炜钓今年只有28岁,他负责操控电脑及接受信号。李炜钓4岁到美国,是喷射推进实验室大力栽培的后起之秀。

统计表明,现有300多华裔科学家在美国太空总署工作,他们与各国优秀科学家相处融洽,成就显赫。

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更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被猎取的对象。目前,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约有40多万人,除去在校生10万人之外,约有70%留在海外成了新移民。他们大多在发达国家立足,主要靠智力生存和发展,多数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他们中间有一部分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工作,其中多数人已经在学术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世界各大顶级实验室中几乎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还有一部分在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业、咨询业工作,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美国硅谷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约有6万名是中国人。在法国的阿尔卡特、法国电信等大公司,以及众多的法国中小公司中,华人工程师、技术人员的雇用率也比以往大为增加,其中不乏技术骨干,有的华人还成为关键部门的首席科学家,也有的甚至进入了领导层;第三类人则在发达国家创业,开办了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比如华人开办的计算机商店、计算机软件公司、网络通信公司都已经非常普遍。

在参政方面,华人的地位也在提高。美国华盛顿州的州长骆家辉,进入美国政府的赵小兰都是典型人物。

两位华人妇女在法国市政选举中双双入围,分别担任了两个市的副市长,其中何英女士曾是改革开放后来法留学的留学生。华人从政在法国媒体及华人界引起一时轰动。

全美华人协会主席李秀兰是美国佐治亚州人权关系委员会专员,她在亚裔美国人社会广泛工作并获得有影响力的地位,成为共和党亚裔美国人领袖,1987年曾应邀到白宫向当时的副总统布什先生做了汇报。佐治亚州州长政府两次委任她到不同的委员会。她认为,美籍华人所肩负的责任,就是让美国的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改变美国公众对美籍华人以及中国的负面理解。美籍华人和美国华人社团的将来就在于融入主流社会,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工作努力,诚实和强烈的家庭观念等优秀品质,来改变那些成见。

李秀兰说,目前美国华人开始和正在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向主流社会展示他们的重要性,比如促进美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在教育、科学、医药、管理、商业等方面进行对各方均有利的交流。为更好地理解中美之间相互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理念,希望中美之间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友好关系。

美中友好促进会执行主席刘平中已经在美国政府的环境保护署工作20多年了,由8000多人组成的美国环保署中有200多名华人,在为人处世与具体工作中,华人显得似乎与美国人有所不同,比如美国人的上下级观念淡薄,如果下属外出时误坐了上司的头等舱,上司就会在经济舱中度过旅途,彼此也不会因此做任何解释,而华人的等级观念较强,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但是华人工作的努力程度普遍为美国人所称道。 美国的中国人活动中心董事李允晨说:“美国人对华人的勤奋好学、教育程度、勤俭和家庭观念很佩服,但也觉得华人有些封闭,许多华人只呆在本国人为主的社区里。”这位1986年从上海中国福利会去美国学习社会学的李女士却丝毫不封闭,她在美国参加了多个社团,并担任要职,她的脸上永远充满自信。

更为自信的陈文英女士是美中关系研究会委员,自称是美国洛杉矶市长的好朋友,喜欢艳丽服装,看着讲稿说不出话的陈女士滔滔不绝地说:海外华人必须冲出华人圈子,融入广阔的当地社会中去。美国人对中国很不了解,因此要主动地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情况,尤其在“大事”来临的时候,要改变美国人的成见,说服媒体进行合作。美国媒体的反映能改变总统的某个决定。

人们通常把早期海外华人的经济活动称为依靠“三把刀”,即理发刀、裁剪刀和菜刀。即使是近一二十年到欧美的非投资性或非高知识背景型的华人,大部分赖以谋生的经济活动也仍是小型商贩。在东南亚国家,以经营杂货店为主;在欧、美、日等国家,则是以餐饮业为主。但是,从整体来看,今天海外华商的经营情况已大大超过了上一代华商。 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的沈立新教授等两位学者,走访了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葡萄牙等欧洲8国的45座大中型城市,采访了240多位侨胞。调查发现,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赴欧洲的华人人数不断增加,华人经济早已超越了单一餐馆业和小本生意的水平,他们经营的行业门类分布在皮革、服装、食品加工与批发、进出口贸易、超级市场、百货商店等等,有的已具有相当规模,在一些城市中已形成华人某一行业集中的专业街巷,如巴黎十一区的四条服装街、庙街的皮革制品店、马德里拉瓦公司的服装、皮革批发公司、罗马的华人服装批发街等,在当地闻名遐迩,颇有影响。巴黎的陈克光、陈克威兄弟开办的公司已进入法国公司排行榜的前百名之列。 在罗马尼亚著名的尤罗巴批发市场,近4500个店铺有七成以上是由中国人经营的,在罗各主要城市都能见到活跃的中国商人,其中一部分经营有方的中国商人已开始走上集团化规模经营的路子。来自福建的郑氏集团近期将投资兴建布加勒斯特大型超市。

除了范围深广的商品贸易,欧洲华人开始以新的经营理念从事诸如保险、金融、房地产、电脑、旅行社、金银首饰、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朝阳产业,以更快地提升其经济水平。在英国利物浦创办投资公司的黄荣富先生具有硕士学位,他经营过餐饮业和超市,后来成立了投资公司。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兴的高科技华商企业逐渐形成规模。其实早在50年代华商就开始在国外开办高技术公司,比如曾风光一时的王安电脑公司资产高过50亿美元。80年代以后,一些具有高知背景的华人或实力雄厚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华商的第二代,开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泰国等地开办高科技产业。

美国华人的高科技产业主要遍及电子及电器制造业、生物科技及制药工业、稀有金属冶炼及制造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在美国硅谷的约7000家公司中,华人和印度工程师组成的公司有2755家。杨致远创立的雅虎公司在创立之初每股只有13美元,营业额只有100万美元;可是如今其股价已飙升到400美元上下,公司总值高达上千亿美元。

伴随中国的开放政策,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许多外国公司到中国投资设厂都是依赖于海外的知识型华人,在欧美国家,由华人主导的代理、咨询机构也纷纷成立,成为发展中国与所在国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海外华人常常专门代表住在国的有关公司管理中国业务,有的被派往中国,负责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法国阿尔卡特公司、阿尔斯通公司、罗地亚公司、家乐福超市等大型企业在中国都有重要投资和建厂,而它们无一例外地都雇用了华人作为中国业务的负责人或协调人,而且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后留学法国并取得了博士学位的知识型华人。 在加拿大,由于旅加华人熟悉中加两国的文化和商业环境,因而在中加经贸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许多华人因此而回国创业,一方面他们将先进技术带回国内,再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或开拓市场、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合作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许多华人受聘于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为外资切实登陆中国铺路。 与此同时,华人和侨胞也把中国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引入国际市场。

罗马尼亚的旅罗华商联合总会会长张志础介绍说:“旅罗华侨、华人在罗马尼亚经贸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在罗马尼亚各大商店各主要城市,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衣服鞋帽、百货、五金、工艺美术品、健身器材、家电产品等等,可谓门类繁多,品种齐全,对罗马尼亚人民的衣食住行影响甚大。”

尹氏集团与罗方合作兴建了颇具规模的“中国商城”,今年6月份承办了首届“中国名优产品博览会”。

华人独立兴建的唐人城贸易集团苏恰瓦商业贸易中心,位于罗马尼亚东北部贸易重镇苏恰瓦市,该地区是通往乌克兰共和国和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交通要塞,有“货物集散地”之称。唐人城贸易集团苏恰瓦商业贸易中心按照现代化的超市标准管理操作,为中国的外贸公司及广大民营企业创建了良好的贸易环境。

此外还有许多华人开办的商贸机构,如:环球国际集团总公司在布加勒斯特市批发中心地带兴建的首家完全由华人投资华人独立经营管理的唐城商贸中心;由近20家华资公司合资的“东方集团”投资兴建的“中罗商贸中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高科技等领域取得的飞跃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中国在国际上各种领域里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即将加入WTO,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庞大的市场正成为世界各国商人竞相争夺的对象,与占世界人口1/5多的中国人做生意,已成为当前欧美日和东南亚各国商人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中国人开始到国外旅游。因此华语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除英语外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华语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不断提高,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感觉到华语的重要性。比如美国加州各大学几乎都设立了中文部,中小学也起而效之,学习者远远突破了华裔社区,遍及各个种族。中文作为美国的外语,正在打破西班牙和法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目前,学习汉语变成了印尼经济商贸和发展旅游业的客观需要。据统计,1997年来印尼的外国游客达439万人,为印尼创汇52亿美元,而半数以上是来自亚太地区国家操用华语的人士。印尼一些企业公司聘用人才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懂汉语”。“懂汉语”的高级职员的工资比“不懂汉语”者要高出许多。

加拿大的“中文热”表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中文学校和与日俱增的中文学习者方面。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今天,随着中文教育在加拿大如火如荼地开展,除了魁北克省(以法语为主),中文已经成为除英语外使用最多的语言。

在阿根廷,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贸易的扩大,已有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希望能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特别是阿根廷总统率团访问中国后,在当地的企业界和经贸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越来越多的经贸界人士要求学习汉语,目的是便于与中国的同行们沟通。

苏里南现任工贸部长张振猷先生是土生华裔,20年前曾任卫生部长,张先生年过半百还到中文学校的夜校成人班和日校儿童班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和中国新移民沟通。

正是因为中文有着如此广阔的前景,对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日益为海外人士所关注。众所周知,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如何激发人们把中文作为外语学习的兴趣,成了海外中文学校教学的难题。全美中文学校名誉会长王建军博士将商业运作方式引入中文教学,将中文这一古老文化品牌,在海外的中文学校中进行商业包装,配合各种有效的开拓机制,包括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对文化的了解带动语言的学习等,全美中文学校的学员如雪球般越滚越多,使中文教学进入良性互动的循环之中。

华侨华人久居异国他乡,在衣食住行、教育、工作、社交,以至习俗、语言和娱乐活动等方面都已融入住在国的社会,必然受到贯穿其中的外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是多元文化的载体。而多元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一点正在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利用。可以说,海外华人多元文化的特质,是其在世界各地易获成功的重要条件,多元文化还使他们成为联系中外、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一支独特的重要力量。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